相關文章推薦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導語introduction
隨著北京國際教育資源的持續優化,哈羅北京國際學校(Harrow Beijing)作為傳承英國哈羅公學450年教育傳統的標桿院校,在2025年推出多項招生新政,旨在為家庭提供更靈活、精準的升學規劃路徑。那么,2025年哈羅北京幼升小政策有什么變動?

適用對象:2026年秋季入學的小學一年級至高中十一年級學生,全球3-18歲適齡兒童均可申請,不限戶籍與國籍。
時間窗口:2025年4月15日至6月30日開放申請,提前鎖定名額不超過總招生計劃的30%。
鎖定有效期:通過入學測試的學生,學位保留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無需重復參加常規招生考試。
退費政策:若家庭放棄學位,需在2025年10月31日前提交書面申請,可全額退還申請費。
學術能力:采用CAT4考試(文字推理、數字推理、非文字推理、空間想象)評估邏輯思維與學術潛力。
語言水平:新增英語筆試(閱讀、寫作)及口語面試,對標劍橋英語KET/PET標準。
綜合素質:通過小組活動、家長面試考察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家庭教育理念匹配度。
特殊通道:非京籍家庭若未通過“四證”審核(北京居住證、務工證明、實際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但明確未來出國意向,可通過入學測試成績申請學位鎖定。
學費標準:小學一年級學費為27.79萬元/年,二年級28.52萬元/年,三至五年級29.53萬元/年。
獎學金計劃:
學術獎學金覆蓋學費的20%-50%,要求CAT4成績達前10%;
特長獎學金針對藝術、體育、科技領域表現優異者;
多子女家庭享受學費減免(第二孩5%,第三孩10%,第四孩及以上15%)。
京籍與非京籍:需符合北京市朝陽區義務教育入學政策,非京籍家庭需提交“四證”(北京居住證、務工證明、實際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并通過區級審核。
國際家庭:需提供有效護照、出生證明及全英文成績單。
提前鎖定申請:2025年4月15日-6月30日。
常規招生:2025年秋季啟動,需通過“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填報信息。
非京籍家庭需優先辦理居住證與務工證明,確保材料連續性與真實性。
國際家庭需提前翻譯并公證海外學歷文件,避免審核延誤。
招生年級:1-5年級
招生對象:符合教委要求的京籍,非京籍和外籍家庭均可申請
課程體系:中西融合課程
學費:一年級27.11萬/年,二年級28.5萬/年,三至五年級28.8萬/年
招生簡章:哈羅北京小學一年級(安貞校區)招生簡章
降低升學風險:提前鎖定學位緩解了常規招生的激烈競爭,尤其適合計劃轉學或跨區就讀的家庭。
規劃靈活性增強:學位保留期為家庭預留了語言考試準備、簽證辦理的時間窗口。
學術壓力前置:CAT4考試難度提升,需學生提前適應國際課程邏輯思維訓練。
審核趨嚴:朝陽區對非京籍“四證”審核力度加大,租房備案需滿3年(截至2025年5月1日)。
學術與語言強化:針對CAT4考試進行邏輯推理專項訓練,通過劍橋英語KET/PET提升英語能力。
綜合素質積累:參與公益活動、領導力項目,豐富小組協作經驗。
實地考察:參加2025年5月10日、6月15日的校園開放日,與校長、學科組長直接溝通,了解教學理念與課程設置。
2025年哈羅北京幼升小政策的調整,體現了國際教育從“規模化”向“精準化”的轉型。家長需以“早規劃、強能力、多溝通”為策略,結合家庭經濟實力與孩子發展目標,理性選擇升學路徑。建議密切關注朝陽區教育局政策動態,及時調整材料準備與學術訓練計劃,確保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先機。
前30名預約家長尊享:1對1升學指導免費招生手冊免費體驗課程入學考試指導提前搶占學位機會
學校適合孩子嗎?去學校試聽免費課即知開班倒計時
哈羅北京國際學校最新動態
答2026年哈羅北京春季招生計劃:幼兒園(2-5歲)采用小組互動觀察評估,全程無筆試環節,重點考察社交能力、語言發展及興趣...
答哈羅北京國際學校的在校生分享了真實的就讀體驗,涵蓋課程體系、校園生活、師生互動等多方面內容。這些親身經歷為考慮入學的家庭...
答2026年哈羅北京春季招生要求:面向全球2-18歲學生開放申請,不限戶籍與國籍,中國籍和外國籍學生均可申請,但非京籍家庭...
答2026年哈羅北京招生條件有哪些?義務教育階段實行戶籍國籍不限政策,但非京籍家庭需符合朝陽區義務教育招生規定,提交\四證...
答2026年哈羅北京入學條件:學校面向全球2至18歲學生開放申請,不限戶籍與國籍。中國籍和外國籍學生均可申請,所有申請者均...
學費:21.40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31.56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30.18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27.11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28.50萬/年簡章詳情>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